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6的文章

关系中的伤害

圖片
关系就是这样的一个连结关系—— 一开始的“彬彬有礼”,到相熟后的“礼尚往来” 而有对其心态言行所感到“五体投地” 不论其善 或其恶 最后的一切皆“入土为安” 嗯,世上一切也不过如此。 套句佛法即:一切皆是虚幻相 善哉 善哉              在关系中倍受伤害者大有人在,有些人闷不吭声,有些人嚎啕大哭,见一个哭诉一次,仿若有天大的委屈,不说不快之余,也要他人觉得亏欠,陪同一起哭喊才甘愿。             一味哭喊者刚开始亲友尚会陪伴,时日久了,还是得靠自己的力量走出阴霾。至于那闷不吭声者并非痊愈,而是想要以“成熟”的方式去面对失意,想在人前装扮快乐与坚强。当然,这“想”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他们本性如此,却委屈了自己。他们对自我的要求太高,竟忘了自己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或哭或闹或倾诉,实在没必要把阳光架在身上,誓要让自己发出光亮。             以上两种方法都用过,但最后的解决方案永远只有一个——靠自己走出来。             国内烟霾像月经(或曰“年经”),一年大概会有一次,以它为例最好。烟霾来袭虽是人为起因,但有风向助阵,居于邻国的我们实在莫可奈何。上帝是公平的,你虽对烟霾莫可奈何,可你却有应对的选择方式。一是每日一骂,把烟霾从弥漫骂到消逝,明年又重规沓矩。(这样做也许你可以舒缓情绪,毕竟有些人以抱怨谩骂为乐;但若你的抱怨谩骂安置不了心情,烟霾问题没得以解决,身体又因生气且吸入过多烟雾而得病。)或是做好防范措施,戴口罩并多喝水,减少户外活动等,哪个更受益呢?最最重要的是,你也可以靠自己的脚,走出烟霾区。             时间对人从不留情,却也因为它的无情,让心里的疼痛有逐渐消退的一天,直到有一天你再听到对方的名字(不论是你曾经的爱人,还是你曾经非常友好的亲人与朋友)时,你竟得用力捕捉他的形象。呵,时间是良药,只是其药效因人而异。

脱离物质轮回

圖片
             有时候觉得阅读也需要机缘,或者说生活中的每一个发生都需要因缘和合,而所阅读的书籍亦是如此。我一直都觉得生命中所遇到的考验会变成茁壮成长的养分,会让自己出落得更美、更丰满、更健全。中学时期的挫折让我对友人的依赖减少了很多,原以为中学以后的日子会更顺畅,怎知工作时没遇到很让人厌恶的办公室政治(是有遇到,但也走了出来),却又遇到了像中学时期的情况,让我对过于敏感的女性又产生了排斥之感。             新交了一位女同事,她分享了一本书给我,说是该书让她印象深刻。是书《哪怕两手空空 也要看见生命的璀璨》确实也让我更确定了自己的价值观,获益良多。这是一本小说,融入了许多他人以散文式表达的“教条式真理”于其中,可她却不以强硬的标榜“真理”的方式嵌入你的思想,告诉你这就是你所必需做或是依循的,而是以一种分享、温和,甚或是尊重的方式,将另一种与世俗观念不同的价值观摊现在你的面前,而你作为一个自主性主体,是保有接受或排拒的选择权利的。我喜欢这样一种包容式的叙事方式。             书的内容与叙事都蛮单一易懂的,讲的就是一美国女子跟着澳大利亚内陆的一支原住民部落跨越沙漠的故事。在跨越澳大利亚沙漠的过程中,对于寓有现代性观念的女性自是艰辛重重,可却在有惊无险的过程中,原住民们透过大自然给她上了老大一课。             这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尤其是书里所呈现的原住民对于形而下的物质拥有到形而上的信仰精神范畴的见解。对于现代人(书里以“变种人”称之)而言,物质的拥有是不可或缺的,从较为抽象的象征教育水平的教育文凭到最为市侩的金钱,拥有寓意着你不是无能的人;然而,这所谓的拥有(衣物、屋子、奢侈品)却是他们所不需要的,故对“变种人”竟用了一生的时间去追逐这些,他们感到奇怪。我现在看来也是,买了一间屋子,用一生的时间去摊还房贷,然后死亡,为的是什么呢?嗯,为的就是一种社会、家人、旁人灌输我们的——生活与老后的保障。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若然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体魄、精神与灵魂,那为何我们着重的都是无关痛痒的外在物质呢?啊,是社会化;是社会化让人成了“变种人”。社会化为我们“创造”了我们“需要”外在物质(衣食住行),让我们为之繁忙一生,却忘了灌溉我们的精神,以至于我们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