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不关父亲与城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怎的思念都跟月娘相偎依?月亮引起了孤单寂寞,孤单寂寞也因月亮而暂缓,那月娘模样竟似就在家中等待的美娇娘或是望儿归来的母亲。月亮一直都带着阴性特质,惟日本文化以月喻男,有着不同见解,我爱后者。众莫一说寂寞的产生大都由形体的孤单而触发,偏偏形单影只而引致的孤单最容易排遣,应和了屈原所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文人孤傲的传统形象,寂寞得理所当然。那样的寂寞经过了美化以制造效果。记得我曾问学生:你觉得在多人聚会的时候感到孤单寂寞难受,还是在夜深人静时,独守桌前的孤单寂寞难受?我选了前者。前者是以众人之乐反衬自身的落单,不似后者独自一人而产生的孤单感来得合理,故宁可是后者的应然较前者的矛盾吊诡自在。我一直都学不会人前落单的心情处理,也不愿意在人后独品孤单,所以游走于城市与乡镇之间,一个地方待得乏味后复换另一场所,在冲突矛盾中惬意的适应,以认识不同形色的人物为兴趣,就如在父亲和母亲的形象中荡游和逃离一般,须知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都不如欧阳修《玉楼春》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形容孤单寂寞来得维妙维俏。




场景一:
妈:你很像你父亲,俩父女像一个款。那是我耍无赖顶我妈嘴之后我妈所说。
我:那就证明我是他的查某仔。而我的回答证明了我是一个无赖。恰恰我最讨厌无赖。

场景二:        
爸刚盖电话,正不爽我妈,而我坐在司机位旁,也不知丢了什么开始不识相的在车上翻找。
爸:你俩相款诶。很小声地说。
我:我是她生的嘛。更小声的么么。
爸:啥米?
我:我讲我找到了。东西是肯定没找着,但如果不想被念就要这样糊弄过去。比起无赖我更厉害糊弄吧,哈哈!

 物换星移的今天,没想到我像的不是我爸妈,却是无赖。我爸妈会后悔生下我吗?嘿,这问题我问过我妈。我妈一脸很正经的说:生下你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哦,天啊,光是打这12个字,我就要捧着我的心肝,免得它被感动得不可自己)

 实话说,我谁都不像,似“此身不关妈与爸”。我妈也曾如此训过我。可我谁都像。(西瓜个巴拉,不然我还是他俩的女儿吗?)所以,我同时以父亲和母亲作为自我形象的模板却又偏离他们。C继承了AB的基因并不会单纯的像AB,二者一定会存在着矛盾因素,尽管如此也只印证了基因遗传突变性致使性格特质的矛盾,以至于在行为与决定考量上诡异的情况层出不穷。“变态”会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这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迥异形态中可以窥见,人类下一步动作与思维的“变态”正是进步的必须进阶程序,所以善变与嬗变一样,在在,让人无法预测。走向城市化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人们情感联结的疏离化是这情形延伸的必然,浮游其间的人或是异常的适应如我,或是夸张的叛离一如我;幸运的话,人们就自觉地从繁琐思维中思索得与失就如我,不幸的话,人们就被动的从痛苦经验或错失中归纳出得与失也正如我。当然,人类还是会为进步制造富丽堂皇的动因,硬把年青人往城市赶,往父性世界拢靠,视母姓社会的灭绝为不见,另一方面又要求母性的伟大于女性身上彰显,促使女性在社会双重矛盾压迫下成变相傀儡,不可以出奇柔顺听话,也不可以创立独特自我形象卖力生活,竟致无处所从的窘境。这时候,糅合了男性之刚与女性之柔的美于一身的人成为强者,脱胜而出,承担起城市的独立与乡镇的依赖辩证性演绎交相配合而创造出的几近完美形象。如果这形象是合乎社会诉求的话,那扣除美德美貌兼备的窈窕女人爱女人、温柔刚强的英才男人爱男人、已为人夫人妻、男友女友和英年早逝、不婚的,那“完美人”该还会剩下一丁点给正常性向者,否则社会文明转型的“变态”还真有点让人难啃。我活着也没看到什么意义啦!
 
【完成】

留言

  1. "此身不關母與父"比較順~

    回覆刪除
  2. 确实是!呵呵。谁叫这是〈城市与父亲〉的续集,所以就成这样啦!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失语

心不累

许一个全新的自己